成龙新电影中使用AI换脸技术引发观众批评

最近成龙年轻化的形象引起了热议,引发了对AI换脸技术的讨论。这项技术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争议。一方面,它可以为年长的演员延长职业生涯,为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可能会影响演员的真实表现,引发伦理问题。AI换脸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影响值得业界深思。

AI换脸助成龙重返20岁,观众不买账

在《传说》中,为了讲述成龙饰演的"陈教授"的前世今生故事,由于剧情涉及不同年代背景,博纳影业用AI技术复原了27岁的成龙(俗称的AI换脸技术),而且数字人成龙在电影中出演量达70%以上。

此前,成龙表示,"我喜欢我现在的样子。我常常跟他们念首诗: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少年我是回不去了,但是电影可以让我回去,这样也很好"。

而在电影《传说》的宣传中,导演唐季礼也表示AI技术没有尽善尽美,还在不断钻研中,希望大家多多包容。

AI换脸技术的滥用,也导致了《传说》在票房上的失利,要知道十年前成龙拍摄的《神话》也比目前的《传说》票房要高。

其实,出于剧情考虑而对于演员面部进行减龄处理并不算是新鲜事,无论是马丁斯科塞斯心血之作《爱尔兰人》中的铁三角,还是李安《双子杀手》中的威尔 · 史密斯,都通过特效一帧一帧处理出了"返老还童"的效果。这种方式工期长、成本高,换来的最终成品也相对自然。

但这样的"AI换脸"对于影片品质,或者说观众观感而言是不是一种伤害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即便减龄特效做得再好,也难以掩盖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的老态和疲惫,而李安当年更是被批评在莫名其妙的地方倾注了过多的精力,导致影片整体有失水准,完完全全地吃力不讨好。

AI成龙在《传说》中的出场时间也远比成龙本人要多,这对于影迷来说多少有些"欺骗"的感觉,甚至有些观众在质疑这究竟算不算一部成龙的电影。现在,我们有一个疑问,AI换脸真的已经成为影视行业必须具备的"手段"了吗?这是不是在伤害影视行业?

AI换脸可以出现在影视行业吗?

要在一部影视作品中使用换脸技术,几乎都是无奈之举。

比如,在《流浪地球2》中,使用了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的容貌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和尊重。另外,某演员因为自身"事故"塌房,也不得不让影视公司祭出换脸的手段,让其替换掉。

但这些只是万不得已时期的补救方法,甚至也出现了观众因为换脸技术造成的一系列违和感、模糊等声讨。

其实,AI换脸技术,比去年AI大模型的爆发来得更早,理论上是AI领域相对成熟和前沿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深度学习模型与计算机视觉模型相结合,应用到脸部图像生成中的一种技术。最早被广为人知源自2017年11月,当时名为Deepfakes 的 Reddit用户上传了一系列AI换脸视频,自此之后,公众开始使用Deepfakes来指代这种用AI制作的视频。

近期,随着AI大模型的火热,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让老照片动起来"的视频。通过AI工具,可以模拟投喂进去的图片中的人物的下一步动作,形成一个虚构的小视频。一些视频中人物看上去动作自然顺畅,但也有一些视频中人物形象发生了畸变,具有不稳定性。

但它的出现,只能是娱乐性质,因为大家仔细观看,一些视频中人物看上去动作自然顺畅,但也有一些视频中人物形象发生了畸变,具有不稳定性。

而且,影视作品中的换脸是特定人物模型,对清晰度、码率要求高,视频在高清、超清甚至大荧幕上播放,肉眼看到的是放大后的效果,不自然的痕迹就尤其明显。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AI换脸并不是影视行业所追求的新方案或者是他们想替代谁的手段,它目前的价值也仅仅是可以让人勉强接受的救命稻草而已。

写在最后

其实,明星都有自己的高光与低谷,包括成龙也是如此,此前,"成龙头发胡子白了"也曾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70岁的成龙,让人突然对岁月有了实感,这也足以说明成龙在普通群众之间的影响力。而这一次,《传说》采用AI技术是观众不满意的焦点,因为,大家还是喜欢看有真情实感的人在表演,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