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当PC游戏"万金油",站在客户的肩膀上
2002年对黄仁勋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英伟达股价暴跌90%,他的个人财富也缩水10倍,从"亿万富翁"跌回"千万富翁"行列。
这源于大客户微软的撤单。当时英伟达与微软合作Xbox游戏机项目,微软要求降低GPU价格,但英伟达拒绝,导致微软撕毁合作。这一合同占英伟达年销售额近70%,合作破裂后英伟达收入迅速下滑,市值也大幅缩水。
黄仁勋不得不妥协,同意"降低Xbox的未来成本"。然而6年后,面对苹果、戴尔、惠普因GeForce 6000-9000系列芯片问题集体撤单,股价再次大跌95%的"显卡门"事件,黄仁勋却选择与客户对抗到底。
他对显卡导致电脑过热、烧机的问题轻描淡写,后来苹果主动寻求定制化合作也被拒绝。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话语权的转移。
世纪初的主机时代,游戏机厂商掌握着"流量入口",游戏的发行、运营等都由索尼、任天堂等巨头一条龙通吃,芯片供应商只能"仰人鼻息"。即便英伟达开创性提出GPU概念并在显卡领域领先,也难逃被客户"一锤定生死"的命运。
与微软闹翻后,英伟达错过了微软新规格的DirectX9,导致新推出的GeForce FX与微软标准不兼容,加上产品本身不成熟,销量惨淡。而获得微软支持的ATI则推出了性能更强的Radeon 9700,在GPU市场迅速崛起。2004年第三季度,ATI在独立显卡市场的占有率达59%,英伟达仅为37%。
然而,随着PC游戏市场兴起,游戏机厂商的"流量入口"垄断地位被打破。PC游戏产业更偏向于"游戏厂商随心跑,硬件公司拼命追",研发、发行、硬件、软件各有分工。这意味着芯片厂商的潜在客户从少数几家游戏机巨头扩大到了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2004-2006年,英伟达营收持续增长,但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却不断下降。同时,显卡技术推动"真3D"落地,加上网络、宽带普及引发PC联机热潮,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芯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消费端为例,画面炫酷的3D游戏成为"电脑杀手",玩家不断更新设备,倒逼PC厂商选择性能更强的芯片。2007年风靡全球的《孤岛危机》就以画面逼真和高配置要求著称,能流畅运行该游戏的英伟达GeForce 9800GT显卡大受欢迎,全球销量超500万片。
相比主机行业,PC游戏上游只要在性能、良率、价格上做好平衡,就能凭产品说话,不必再做"低声下气"的乙方。2004年以来,英伟达GPU"每轮更新性能翻倍、价格持续下调"的模式在PC游戏市场大行其道。
不过,英特尔、AMD等芯片巨头也盯上了这块蛋糕。AMD甚至在2005年宣布与ATI合并,想通过CPU和GPU强强联合制霸行业。但ATI为卖个好价钱大量买入过时GPU专利,不仅让AMD负债累累,也拖慢了GPU整合进度,使AMD在快速迭代的芯片行业中落后。
对手的掉队让英伟达颇为得意。正如黄仁勋所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礼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家独立的图形芯片公司。"
技术领先、一家独大的英伟达也有了与客户抗衡的能力。"显卡门"事件中撤单的戴尔、惠普在英伟达推出新品后又纷纷下单;转向AMD后效果不佳的苹果也不得不重启与英伟达的合作。
然而,黄仁勋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新的危机就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