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为他人铺路的AI先驱 OpenAI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它成立于2015年,旨在推动AI技术的发展,并确保这些技术能造福全人类。 该公司以其开创性的研究和产品而闻名,包括: 1. GPT (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 语言模型 2. DALL-E 图像生成系统 3. Whisper 语音识别技术 OpenAI的使命是开发安全和有益的人工通用智能(AGI)。他们相信AGI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因此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发。 公司的一些关键原则包括: - 广泛分享研究成果 - 与其他机构合作 - 积极参与AI安全和伦理讨论 尽管OpenAI最初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但它在2019年转变为"有盈利上限"的公司。这一举动引发了一些争议,但OpenAI表示这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 OpenAI的工作对AI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研究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进步。 然而,该公司也面临一些批评。一些人认为他们过于关注AGI,而忽视了当前AI技术的潜在风险。其他人则质疑他们是否真的像宣称的那样开放。 尽管如此,OpenAI仍然是AI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力量。随着AI技术继续改变我们的世界,OpenAI无疑将在塑造其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推动价值创造,而产品化则实现利润获取。这一规律几乎成为行业定律。因此,尽管大模型公司引领了AI浪潮的开端,它们并不代表这场革命的主流方向。

OpenAI作为AI大模型公司的代表,其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他AI大模型公司的未来。基于OpenAI的应用与模型之间的关系也折射出未来AI潜在的产业趋势。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相比2010年那波有了很大进步,核心在于终于有了真正能赚钱的产品。在出海的SaaS工具中,Heygen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据称每年收入约2000万美元,但没有自己的模型。

估计最赚钱的产品是Microsoft Copilot。虽然也是套壳产品,没有自己的模型,但其收入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根据一些预测,Copilot的收入可能是OpenAI的2倍左右。这类产品对微软还有其他好处,可以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

Copilot的核心构成包括:

  1. 入口和账户
  2. Microsoft Graph (代表领域数据的全集)
  3. AI大模型

在此之上是一种整体的系统性,对应用户体验包括响应速度、功能的流畅度等。大模型在这里扮演了发动机的角色,整个系统负责把它的输出根据用户的数据进行拟合,然后返回给用户。

在这个结构中,产品方(微软)的发言权更大。对于大客户,模型公司需要提供私有部署等上门服务。

IT行业长期以来有一个隐形的运转规则:技术创造新价值,产品拿走利润。或者说:硬件创造新世界,软件拿走利润。

从这个角度看OpenAI,各种应用相当于做汽车的,而OpenAI则是做发动机的。但OpenAI面临的挑战是:

  1. 基于模型的技术可能会快速贬值
  2. 巨额投入难以降低
  3. 渠道受限,变现困难

OpenAI的根本问题是产业位置不好,这是一个只能求包养的产业位置。核心驱动力是必须始终站在领头羊的位置。一旦减缓减弱,几番折腾后,最终可能会被巨头吞并。

对于OpenAI来说,搞好AI大模型只是起点,最终的产业位置取决于能否突破这个起点。OpenAI显然认识到了这点,因此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但整体看来产品力较弱,处境危险。

OpenAI需要在产品上有所突破,但其团队似乎更适合做研发而非产品。要突破产业位置的限制,核心在于产品,但目前的团队配置可能难以胜任能够突围的产品开发。

在ToB和ToC的选择上,OpenAI倾向于选择C端。从战略上看,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B端,微软等公司已经构建了复杂的产品栈,很难被单一产品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