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推出AI搜索新功能:另辟蹊径的电商革新

当主流科技公司竞相推出大型AI搜索产品之际,一些创新者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专注于开发小而精的搜索工具。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凸显了在AI搜索领域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结构化,但耗时。

声音不直观,用户在确定听之前,总是心存疑虑:万一点开后不喜欢呢?虽然可以安慰自己,即使不喜欢也算是打发时间了,但人总是贪心的,希望消磨时间的同时也能玩得开心,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心情,两手空空。

在这种情况下,AI就成了很好的助手。虽然声音本身不直观,但可以通过转换为文字,转化为NLP问题,让大语言模型发挥其优势,理解内容、总结要点,直观地呈现其中的内容,帮助用户筛选和判断。

实际上,只要符合"结构化"和"耗时"的条件,就可以让AI发挥作用。例如,微信读书也推出了AI问书功能,集成到平台中。当用户对某个概念或问题感兴趣时,AI问书可以链接到微信读书内相关书籍的具体内容页,方便用户深入阅读和学习。这也是一种基于微信读书自身生态的小型搜索。

然而,在亚马逊的尝试中,是进一步利用大模型的对话能力,进行精准推荐。国内的播客平台小宇宙也在尝试类似的做法,推出了问问小宇宙beta版。

这个功能目前没有集成在小宇宙客户端,而是一个独立的网页,设计风格非常独特,模仿了早期浏览器网页,给人一种"虽然获得了AI的帮助,但还是快打开播客听吧,不要再继续上网了"的感觉。

相比于结构化内容,AI在碎片内容的挖掘和整合上会更有意义,当然也面临更多挑战。这也是各个内容平台陆续将AI搜索集成到平台中的意义所在。

最具代表性的是小红书,连续推出了两项功能。有专门的AI助手"达芬奇"和针对搜索的"搜搜薯"。

我们曾经做过测评,两项功能都各有优缺点,目前都还比较初步,推荐的内容不能完全采用,需要用户跳转到被引用的笔记,确认核实内容。共同的特点是都在盘活小红书上丰富的笔记内容。

对于扎根于特定环境的内容生态,是传统搜索的难题。一方面是由于生态保护,搜索引擎无法触及。另一方面,内置的搜索功能普遍不好用。例如,微博的高级搜索功能仍然基于时间、地点等基础信息,精确程度非常有限。

这是由于社交媒体带来了大量内容,却非常碎片化。这既为AI搜索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与更规范的播客、有声书产品不同,以小红书为例,这类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形式多样,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而且这些内容本身来自个人经验、感受,夹杂了大量网络梗、表情包等——网速不够快的用户可能都跟不上节奏。

当用户期待更符合当前趣味的推荐时,现有的推荐算法通常基于长期的用户兴趣建模,需要慢慢收集用户的偏好、行为数据来构建画像,更倾向于推荐用户已经表现出的喜好。

相比之下,AI搜索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通过用户的检索行为获得反馈。特别是,经常上网冲浪的用户通常只是模糊地捕捉到某些热点。

在当前,流行话题引发的用户兴趣可能只有一点,但不多,都需要进一步了解来补充。这时,当用户主动进行检索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搜索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搜索是一个查询-响应的过程,而推荐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两者的交叉点在于都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追求更加个性化的目标。传统推荐算法一直背负的"制造信息茧房"的包袱,或许能通过集成式的AI搜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