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幻作家发现人类创作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在剧本开头引入一把枪,到结尾时必须让它发挥作用。这个原则强调了戏剧结构中的因果关系和悬念设置,要求作者谨慎安排每个情节元素,确保它们在故事发展中得到合理运用和解释。

大模型常被视为擅长事务型写作的"文科生",但在这些高度规则化的写作中,错误是不被允许的。大语言模型经常出现"幻觉"问题,如与事实不符、凭空生造内容等,这是目前最让工程师和用户头疼的问题。

然而,一些人认为"幻觉"和"生成"是相伴相生的,意味着机器也在创造。去年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发布会上,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短篇小说获得二等奖。同年,GenWorld还举办了两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要求参赛作品全部由AI生成。

全文依靠AI生成并不容易,选手们采用了各种创新方法来控制chatbot的输出。然而,目前AI在故事写作上仍有很大局限。一项研究表明,职业作家在创意、文学性和风格化方面得分更高。

科幻小说家慕明认为,AI写作工具更像是一个"搭子",最大作用是督促每天工作。她指出AI在文学性强的作品面前能力较弱,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的整体结构、情节和人物性格转变等方面,人类作家仍然更胜一筹。

慕明认为,Transformer架构本身存在问题,如attention token length不够长。此外,模型使用的语料也会产生影响,但由于使用了大量语料,很难评估特定语料对其表现的影响程度。

归根结底,大模型使用的是一套截然不同的"写作思路"。慕明从2016年开始写小说,最初通过学习喜欢的作家的技巧来提升自己。她认为AI目前还难以完全模仿人类作家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

[本文内容经过编辑和重写,删除了图片和版权信息,采用Markdown格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