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转录进军日本:实现千万美元年收入里程碑

填补消费市场空白,顺势扩展企业服务范围。

60%的公司成立不到4年,疫情期间疯狂融资的会议转录是"昙花一现"吗?

转录是一项可以称得上古老的工作,它几乎与书面语言的发明同步出现,在促进商业、法律、宗教交流以及记载历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在医疗、法律以及政府事务等领域仍有专门的人士从事相关工作。以医疗领域为例,在美国,约10名医生中就有一位专门的"医学抄写员",他们帮助医生记录患者的医疗史、治疗过程、过敏史等信息,方便医生后续做医疗决策。记录作为行业刚需,大概也能理解为何有如此多的创业公司投身这一领域,并细分至通用医疗、心理健康、宠物医疗等类别。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会议语音转录,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细分赛道,并且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

据统计,上图中涉及的15家会议场景转录创业公司,60%是在2020年及之后成立的,其中大多数公司在疫情期间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那几年,远程办公成为趋势,Zoom等大平台获得增长红利,一批作为"配套设施"的产品同样发展迅速。不难想见,Notta也是"乘风而上"的产品之一,2022年它获得了由高瓴创投领投的1000万美元融资,2023年春天其在日本的累计用户已经达到100万人。

平心而论,会议转录乍一听起来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赛道,"淘汰这类产品也太容易了吧"大概也是一些从业者看到类似产品的第一感受。说实话,刚看到Notta时,我也有类似的困惑,一个会议转录工具怎么能做到如此高的月访问量,且直到5月Notta的网站访问量还在持续增长,而它选中的日本似乎也不是一个太热门的"会议转录"创业市场。

为什么是日本?

选择日本,其实和张岩早期的创业经历有关。

张岩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其早期任职于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有消息说是好耶广告网络),后在优酷、百度、滴滴、思必驰等公司工作,不过其最知名的身份还是摩拜单车联创。创立Notta之前,张岩打造了一个名为Langogo的出海翻译机品牌,产品本来是在美国市场众筹,却意外地在日本市场卖得很好。也正是这一次的创业经历,当张岩转向软件创业的时候,对日本这一临近市场有了格外多的关注。

彼时的张岩对那一阶段日本语言转录市场有一个预判,那就是市面上的ToC产品转录准确率低,用户体验和UI设计也很糟糕,如果他们能把这些短板补齐就有机会。但不久后张岩明白了"好产品短缺"背后的深层因素,一是日本本土企业ToB基因重,笔者根据一份由Epic Base统计的日本《语音技术地图(2020年版)》得知,当年统计的8家做会议语音转录的本土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主营ToB业务,能为个人提供服务的仅有一半,也更像是顺带做做;其二海外公司关注日本市场的也不多,即使有做日本市场,本地化做得也不好,以otter.ai为例,在其进入日本市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提供的是英语转录服务……种种因素下,Notta最终抓住了宝贵的机会窗口。

如今我们看到,Notta摸索出的实际上是一条从ToC到ToB的发展路径,从单点工具切入,去累积C端用户和口碑,之后逐步转向B端放大收入。说起来也是很神奇,日本的SaaS行业一直以低客户流失率著称,行业均值大概是1.2%,一方面意味着合作稳定,但对于市场后来者来说其实并不友好。然而Notta"自下而上"的策略却还真的奏效了,除了本身产品过硬之外,我们也看到了Notta团队对增长和本地化的深度理解。

抓住ToC的空白,"丝滑"进入ToB领域

Notta在2019年12月上线应用商店,瞄准了"帮助用户记录音频和对话"的功能,虽然核心功能简单但是团队在用户体验上应该投入不小。点点数据目前能看到最早版本的Notta来自2020年9月,支持用户快速导入文件、多端数据同步、104种语言实时转写、关键词检索、实时编辑、声音分类等功能。也许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Notta带给日本用户的体验提升,当年年中,Notta在完全没有主动宣传的情况下获得日本朝日新闻电视报道带来了一波下载量的飙升,"泼天的富贵"几乎是毫无预兆地来临。

笔者几经查找也没能找到报道原视频,但是不难推测,获得报道一方面是Notta实力过硬,另一方面则是让C端的需求得以释放。2021年7月,Notta公布的用户构成显示,商务和新闻分别是Notta用户的两大高频场景,此外课堂和听障人士对话辅助的应用比例也占到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