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翻译成简体中文的内容:
简单来说,媒体给大家的建议是"美丽废物,千万别买"。
最新消息时,AI Pin的第一批订购者,已在大规模退货。### 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称,从今年5月到8月,AI Pin的退货数量超过了新增销量。如果说遭遇退货潮的Vision Pro正在缓坡陡降,那么AI Pin就面临着"自由落体运动"。
一度想杀死智能手机,如今却被大规模退货
数据显示,Humane公司的AI Pin和配件总销售额刚刚超过900万美元(约合6438.8 万元人民币)。AI Pin的出货量约为10000台,然而这仅仅是Humane计划到2025年4月出货10万台目标的10%。
截至今年6月,大约有8000台AI Pin没有被退回;截至今日,仍在客户手中的设备数量约为7000台。### 也就是说,AI Pin在2个月时间内被退了大约1000台——这一数字比AI Pin这两个月的新增出货要高。按照这个退货速度,或许用不了一年,市面上就很难看见AI Pin的身影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内部人士透露AI Pin一旦被退回,公司就无法对其进行翻新处理,断了二次销售的路,大批AI Pin将彻底沦为电子垃圾。
好在Humane仍有试错时间,其从硅谷高管那里筹集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哪怕AI Pin一件卖不出去,短期内也不会影响公司运作,但从长期来看,一件完全失败的AI设备绝对会影响投资人的信心。
其实只需简单回顾,我们就能发现AI Pin翻车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一款没有屏幕的独立穿戴设备,AI Pin通过eSIM支持网络连接,不依赖于手机或者其他个人终端,将语音作为核心的交互方式,还支持激光投射、手势以及触摸(机身表面)三种交互。
从"没有屏幕"的产品设计来看,AI Pin团队完全缺乏对用户需求以及人性的察觉:###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没有屏幕的电子产品只能做配件,比如AirPods。当智能手表、智能家居中控、智能音箱甚至智能汽车都在强调"屏幕"的价值时,AI Pin反其道而行之,不失败才怪。
受限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成熟,AI Pin通过摄像头了解到的现实世界信息还很有限,视觉交互在短期内很难做到完全可用。而高度依赖于云端大模型的系统设计,则令AI Pin面临连接和延迟问题,再加上模型生成的时间,在MWC现场的演示中,AI Pin往往就需要等待好几秒才能给出回应。
至于难以忍受的续航问题、繁琐低效的交互方式,以及缺乏应用生态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在一系列缺点面前,AI Pin高达699美元的售价成了问题放大镜,更别提每月还要支付24美元的订阅费了。
AI Pin能做的,理论上都能通过手机做到,并且考虑到更强大的算力、屏幕和软件生态,手机大概率会做得更好,这也是所有独立AI硬件所面临的挑战。尽管AI Pin挂在胸前观察世界的设计理念极具创意,但其现阶段距离取代手机还很远,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工程师"意淫"的产品,虽然有足够的前卫理念,但真的不实用。
在AI大模型加速与硬件结合时,AI手机、AI PC、AI电视、AI教育硬件等AI硬件涌现并得到市场认可。不过,也有许多形态怪异的AI硬件以"新物种"的姿态出现,走在跟AI Pin一样的踩坑路上。
无数个"AI Pin"正走在翻车的路上
市场咨询机构Forrest的首席分析师曾分享过一个有趣的观点:没有人想穿着便衣出现在变装舞会上,这用来形容当下的AI硬件市场再合适不过了,任何公司都在迎合行业主流,展示自家在AI方面的最新成果,很多都是为了"不显得不合时宜"的被动跟风。
部分传统产品加入AI功能后,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比如变得更加智能的AI手机、画质音质效果双双提升的AI电视、自动控制温度的燃气灶等等。### 但也有部分产品纯属没活硬整,给人一种噱头大于实用的感觉。
加拿大初创公司GluxKind Technologies就展示过一款免手推的AI婴儿车"Ella",该车可以自动刹车、发出警报,并可以在空车状态下自动驾驶。在外出行时,Ella还有自动摇睡功能,配合车身内可定制的助眠声音机,宣称可实现哄娃入睡的效果。有了新概念加持,这款AI婴儿车的价格直接飙升至3300美元。
主打自动驾驶的AI婴儿车还有不少,但从目前来看,价格高昂的AI婴儿车依旧难以普及,压根无法闯进主流市场。还有,这些公司都忽视了父母对婴儿的重视程度或者说"AI",放心将婴儿独自放在可能随时因失灵而出事故的婴儿车上,大概率这父母不是亲生的。
AI婴儿车就是典型的"脱离现实做产品",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并不是说AI不能放在这些产品上面,而是需要找到更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AI"和"好AI"之间的区别。如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可以预见地,AI Pin的翻车惨案还将发生在更多AI硬件身上。
理想状态的AI硬件长啥样?
当前AI硬件大致可以分成两条路线:一种是"AI+硬件",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传统产品加上AI功能;另一种则是"AI原生硬件",以AI Pin和Rabbit R1为代表的独立AI终端。
AI与硬件结合,是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的消费电子市场中创造独特性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值得肯定。
第一类"AI+硬件"目前的市场反馈更好,因为对应的产品已经成熟,通过AI来改造产品是"锦上添花",比如AI手机用AI来提升影像体验,比如AI PC用AI来提升工作效率,都不需要重新去定义需求场景,难度与风险都要小得多。
第二类"AI原生硬件"采取全新的产品形态,虽然有足够的新鲜感乃至"噱头",但也面临更大的挑战。除了教育市场、定义品类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外,### 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处理自身与手机的关系,究竟是加入手机生态圈,还是试图取代手机。
AI Pin和Rabbit R1是试图取代手机的代表,但他们只是把智能手机中的 AI单独提取出来,做成一个仅面向特定场景的设备,与手机AI功能高度重合,然而在其他功能方面,它们的表现又通常不如手机。
手机仍是个人计算设备的核心,AI原生硬件要做的或许不是取代手机,而是围绕着手机建立起来的生态圈查漏补缺。
比如将自己定位为"电子朋友"的AI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