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機器人的製造上,人類僅有短短的百年歷史。1893年,加拿大人喬治·摩爾設計了能行走的機器;1927年,美國西屋電器工程師溫斯利製造了名為"Herbert Televox"的人形機器人;1933年,溫斯利團隊又發明了Elektro機器人。
這些早期嘗試雖然簡陋,但無法阻擋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想像。從古代偃師造"人形機器人"舞者的傳說,到中世紀西方的齒輪機械"人形"設備,再到哲學層面的思考,人類對人形機器人的千年想像,直到最近幾十年才開始看到實現的可能。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 1990-2000:萌芽期
1990年,國防科技大學研製出中國首台兩足步行機器人,比本田的E0僅晚四年。2000年,國防科技大學又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具有人類外形、能模擬人類基本動作的"先行者"類人型機器人。這一時期,主要是高校在進行實驗室研究。
- 2000-2016:起步期
這一階段,人形機器人逐漸從實驗室進入產業。2006年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製出小型仿人足球機器人;2012年優必選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2016年優必選的Alpha 1S機器人在央視春晚亮相。這一時期,工業機器人、傳感器、減速器等領域的發展為人形機器人奠定了產業基礎。
- 2017-2022:成熟期
這六年是產業大爆發的"前夜"。優必選、達闥等企業持續優化技術;小米等科技企業跨界進入;一些央企國企也開始佈局。儘管公眾可能沒有看到眾多產品亮相,但很多企業已經在產業鏈中埋下種子。
- 2023至今:爆發期
2023年可以稱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爆發元年。眾多新企業誕生,跨界企業增多,產品不斷亮相。從企業成立、社會知名度、場景落地探索等多個維度來看,這一年多的發展堪稱"一年抵過去一萬年"。
新興企業如星動紀元、星塵智能、逐際動力等紛紛展示了具有全能操作能力的人形機器人產品。這些機器人在多模態大模型支持下,能夠完成複雜任務,具備泛化與遷移能力,覆蓋各類複雜場景。
[連結到更多關於中國人形機器人發展歷程的詳細資訊]
[連結到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的相關資料]
[連結到人形機器人產業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