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雨智造」獲神秘大單
近日,一家名為「小雨智造」的具身智能企業,因被爆與松下聯合開發大模型焊接機器人,瞬間成為創投圈的熱點。據《鈦媒體》報導,「小雨智造」完成了公司成立後的首個重大動作,與唐山松下(松下的合資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先進的大模型焊接機器人。
據公開資料查詢得知,唐山松下是松下在亞洲設立的電焊機機器人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是河北省電焊機機器人工程技術中心,建立有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具有電氣和機械設計、電弧研究、材料研究、焊接應用工藝開發、智能焊接設備與軟體開發、系統整合等強大的技術能力。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居然能與這樣一個業界公認的先進智能焊接解決方案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憑什麼?
在與唐山松下簽約之前,它還獲得了國內某龍頭重工企業的100台焊接機器人戰略採購大訂單,這似乎也說明了它與焊接巨頭合作的一個動機,雙方通過優勢互補,最終形成產品量產交付和實現商業閉環!
而這一環,正是雷軍投資企業時最為看重的能力之一,小米的Cyberone人形機器人之所以遲遲不見量產跡象,核心還是因為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雷軍並沒有解決造價如此高昂的消費品生產出來後賣給誰和誰會買的問題,所以淪為了停留在實驗室的櫥窗肌肉模特,可以偶爾秀一秀,但看不到落地的苗頭。
值得一提的是,稍早前,《36氪》等媒體曾報導的小米集團、機器人學者王田苗和北京智源研究院投資的一家具身智能科公司正是小雨智造。這家公司創立於2023年初期,從啟信寶的查詢信息看,在2023年6月5日,獲得了包括小米科技在內的億元級投資。
雷軍的投資眼光沒得說,王田苗更是機器人行業天花板級大佬,後文還會詳細科普,這波對小雨智造的聯合投資,目的不可謂不明確,就是看中了該公司的技術優勢和商業層面巨大的to B潛力。
尤其對於雷軍個人而言,可能是他延續AI機器人夢想的另一層探索,自己實驗室的Cyberone項目並不意味著停滯,只不過暫且擱置,而外部公司已經商業落地的工業機器人項目,明顯更容易獲得變現回報。
一如小雨智能創始人喬忠良所言「機器人行業,開發週期比我預想的要久,可能要2到3年才能開發一款商用機器人,原因就是沒有標準的產業鏈,開發平台不健全,人才儲備亦剛起步……規模化量產關鍵不是產品形態,而是具體解決什麼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雷軍兩手抓,不管風向怎麼變,總能動態糾偏!
並且這一次小雨智造和唐山松下聯手開發的智能焊接機器人,還多了一個AI大模型的智慧賦能,這也是2022年8月,雷軍發布小米Cyberone時,所欠缺的故事元素,同時也是當下最火的風口。
就在本月上旬,雷軍還在微博上重點宣傳了小米的智能手機工廠,並且表示,小米今年落成了兩座智能工廠,分別是昌平的手機工廠和亦莊的汽車工廠,考慮到這些工廠投資規模浩大,以及高度智能化,不排除將來機器人模式「內外聯通」之後,還疊加自產AI機器人來創收的重任,當然,這是後話了。
小雨智造的「一腦多形」理念與AI大模型會不會碰撞出火花,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內部孵化+外圍投資」的雙驅模式,或將是雷軍和小米布局機器人版圖的最優解法。鮮為人知的是,在智能機器人賽道,雷軍一往無前的決心,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生根發芽!
02、雷軍與王田苗再緣「前緣」
說起雷軍與王田苗或者說和機器人的緣分,最早可能要始於9號平衡車的故事,在九號公司的A輪融資中,就有小米和順為資本的身影,雷軍主掌的小米旗下公司People Better和順為資本分別持股高達10.91%,九號公司也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代表公司之一。
雷軍大手筆投九號公司,其實核心就是看上了有業界泰斗王田苗教授背書的北航技術班底,九號公司董事長兼CEO高䘵峰和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野,另外還有手術機器人Remebot創始人兼CEO劉達,車聯網大數據平台博創聯動CEO陶偉,艾利特機器人董事長及CEO曹宇男……都是王田苗教授的得意門生。
據不完全統計,十多年以來,王田苗直接參與投資或間接孵化的項目已近70個,毫不誇張地講,他和他帶領的北航學子們,成為了中國硬科技創新的代表性力量。尤其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基本上叫得出名的公司,核心團隊都能夠與王教授直接或間接產生有機關聯。
這位西交大計算機本科畢業、西工大碩士學位、清華博士後文憑的擁有者,近來來主要聚焦於先進機器人理論與技術研究,在醫療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嵌入式智能控制等方面成果顯著,早已經成了業界公認的機器人泰斗!
毫無疑問,雷軍這一次堅定不移地聯手王田苗教授一起挑小雨智造,除了對老朋友的信任,以及這位老朋友本身看好這家公司之外,也多少還有一點個人情懷,因為據了解,小雨智造這家公司的初創成員,就有來自小米的初始團隊大佬。
比如小雨智造的創始人兼CEO喬忠良,就是小米的初創大將之一,他不僅是MIUI的研發負責人,還是小米軟體與體驗部副總經理,小雨智造的聯合創始人王文林,也有過小米軟體系統平台部總經理的履歷,除此之外,該團隊還有來自華為、字節、微軟等知名大廠的研發精英。
此次小雨智造獲得了訂單,並和巨頭聯手開發工業機器人產品,未來充滿了想像空間,可以說是雷軍、王田苗們機器人產業版圖的又一次增量收穫。
7月22日,馬斯克在X上公開宣布,真正可用的Optimus將於2025年小規模生產,2026年預計實現大規模量產,並且將向其他公司提供產品(交付),稍早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還表示「按每台2萬美元的售價,特斯拉每年可獲利一萬億美元」
馬斯克的AI機器人之旅已快到圓夢的前夜!
屬於雷軍們的黎明,還會遠嗎?
參考資料:
馬斯克:人形機器人後年實現大規模量產提供給外部企業-澎湃新聞
北航教授王田苗:中國機器人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是什麼?-雷鋒網le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