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轉錄進軍日本:實現千萬美金年收入里程碑

填補消費市場缺口,順勢拓展企業服務領域。

6成公司成立不到4年,疫情期間瘋狂融資的會議轉錄是"脆皮"嗎?

轉錄是一項可稱得上古老的工作,它幾乎與書面語言的發明同步出現,在促進商業、法律、宗教交流以及記載歷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在醫療、法律以及政府事務等領域依舊有專門的人士從事相關工作。以醫療領域為例,在美國,約10名醫生中就有一位專門的"醫學抄寫員",他們幫助醫生記錄患者的醫療史、治療過程、過敏史等資訊,方便醫生後續做醫療決策,記錄作為行業剛需,大概也能理解為何有如此多的創企投身這一領域,並細分至通用醫療、心理健康、寵物醫療等類目。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會議語音轉錄,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新興"的細分賽道,並且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

據統計,以上圖譜中涉及的15家會議場景轉錄創企,6成為2020年及之後創立,其中的大多數廠商在疫情期間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那幾年,遠程辦公成為趨勢,Zoom等大平台吃到增長紅利,一批作為"配套設施"的產品同樣發展迅速。不難想見,Notta也是"乘風而上"的產品之一,2022年它拿到了由高瓴創投領投的1000萬美元融資,2023年春天其在日本的累計用戶已經達到100萬人。

平心而論,會議轉錄乍一聽起來並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賽道,"淘汰這類產品也太容易了吧"大概也是一些從業者看到類似產品的第一感受。說實話,剛看到Notta時,我也有類似的困惑,一個會議轉錄工具怎麼能做到如此高的月訪問量,且直到5月Notta的網站訪問量還在持續增長,而它選中的日本貌似也不是一個太熱門的"會議轉錄"創業市場。

為什麼是日本?

選擇日本,其實和張岩早期的創業經歷有關。

張岩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其早期任職於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有消息說是好耶廣告網絡),後在優酷、百度、滴滴、思必馳等公司工作,不過其最知名的身份還是摩拜單車聯創。創立Notta之前,張岩打造了一個名為Langogo的出海翻譯機品牌,產品本來是在美國市場眾籌,卻意外地在日本市場賣得很好。也正是這一次的創業經歷,當張岩轉向軟件創業的時候,對日本這一臨近市場有了格外多的關注。

彼時的張岩對那一階段日本語言轉錄市場有一個預判,那就是市面上的ToC產品轉錄準確率低,用戶體驗和UI設計也很糟糕,如果他們能把這些短板補齊就有機會。但不久後張岩明白了"好產品短缺"背後的深層因素,一是日本本土企業ToB基因重,筆者根據一份由Epic Base統計的日本《語音技術地圖(2020年版)》得知,當年統計的8家做會議語音轉錄的本土公司無一例外都是主營ToB業務,能為個人提供服務的僅有一半,也更像是順帶做做;其二海外公司關注日本市場的也不多,即使有做日本市場,本地化做得也不好,以otter.ai為例,在其進入日本市場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提供的是英語轉錄服務……種種因素下,Notta最終抓住了寶貴的機會窗口。

如今我們看到,Notta摸索出的實際上是一條從ToC到ToB的發展路徑,從單點工具切入,去累積C端用戶和口碑,之後逐步轉向B端放大收入。說起來也是很神奇,日本的SaaS行業一直以低客戶流失率著稱,行業均值大概是1.2%,一方意味著合作穩定,但對於市場後來者來說其實並不友好。然而Notta"自下而上"的策略卻還真的奏效了,除了本身產品過硬之外,我們也看到了Notta團隊對增長和本地化的深度理解。

抓住ToC的空白,"絲滑"進入ToB領域

Notta在2019年12月上線應用商店,瞄準了"幫助用戶記錄音頻和對話"的功能,雖然核心功能簡單但是團隊在用戶體驗上應該投入不小。點點數據目前能看到最早版本的Notta來自2020年9月,支持用戶快速導入文件、多端數據同步、104種語言實時轉寫、關鍵詞檢索、實時編輯、聲音分類等功能。也許現在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我們能從另一個角度理解Notta帶給日本用戶的體驗提升,當年年中,Notta在完全沒有主動宣傳的情況下獲得日本朝日新聞電視報道帶來了一波下載量的飆升,"潑天的富貴"幾乎是毫無預兆地來臨。

筆者幾經查找也沒能找到報道原視頻,但是不難推測,獲得報道一方面是Notta實力過硬,另一方面則是讓C端的需求得以釋放。2021年7月,Notta公布的用戶構成顯示,商務和新聞分別是Notta用戶的兩大高頻場景,此外課堂和聽障人士對話輔助的應用比例也占到20%多。